ChatGPT欧洲遇阻,还停留在软盘时代的日本,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panasonic kx-fl328cn传真机的使用方法 ChatGPT欧洲遇阻,还停留在软盘时代的日本,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

ChatGPT欧洲遇阻,还停留在软盘时代的日本,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

2023-04-30 15:38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0 分享至

用微信扫码二维码
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日本首相岸田文雄,和奥特曼见面了。

别误会,这个奥特曼不是迪迦,也不是泰罗,而是OpenAI的创始人兼CEO萨姆·奥特曼,他们公司去年推出了ChatGPT服务,是当前AI界最火的“顶流”。

你相信光吗

在会谈中,岸田对ChatGPT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,OpenAI都开始考虑在日本建办公室了。奥特曼本人也特别惊讶,之前在欧洲地区可是没少碰壁,没想到在日本却有意外收获,不可谓不惊喜。

毕竟,就连一直走在智能数字化前列的欧洲还在评估AI潜在的风险,向来以“老古董”形象示人的日本,却成了第一批试水的人,属实是有点反常。

要说日本的科技水平,肯定没有人会怀疑,夏普、索尼、东芝、松下……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业界大牛。问题是,日本造了不少先进的电子产品,使用的人却很少,数字化应用更是少得可怜。

2014年,智能手机已经随处可见,就算买不起苹果,还有几百块钱一台的山寨机可以作为代餐,只要家里条件还可以,几乎人手一部。

而作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,当时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刚刚过半,只有53.5%,远低于隔壁韩国的88.7%。

即使到了今天,日本还有不少中老年用寻呼机和翻盖老年机来打电话。可能很多00后的小朋友没听说过寻呼机,它是一种只能接收不能发送的通讯工具,你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来电和短信,但要想给别人回信,还得跑遍整条街去找公共电话。

工作方面,我们平时在办公室听到最多的就是敲键盘的声音,但在日本,传真机的吱吱声才是主流。明明几秒钟就可以收到的电子版文件,非要花几分钟传真过去,效率也就比邮差送信高一点。

疫情初期,东京都政府被曝只靠两台传真机统计病例,首都尚且如此,更不用说那些偏远的地方政府了,没准还和印度一样,用手账记录呢。

就连让人闻风丧胆的黑帮巨头山口组,都要通过传真机发布人事通知。要是没有传真机,你甚至都不知道今天要揍的是哪条街的人。

至于数据储存设备,那就更拉胯了,U盘基本没人用,从政府机关到民间公司,使用最多的还是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软盘。

又到了给年轻朋友们科普的时间,软盘是一种长得有点像光盘的读写驱动器,可以和计算机搭配使用。它的储存容量极小,最常见的是1.44MB,连一张高清图片都放不下。

前年东京警视厅不是闹了个笑话吗,说是存储市民信息的软盘丢了,也是从那一天起,世界各国包括日本的网友才知道,都2021年了,居然还有人用软盘保存数据。说句不好听的,现在U盘都很少有人用了,几百G的云盘它不香吗?

你可能想问,日本人为什么不用现代通讯办公工具,是因为买不起吗?笑死,越南和印度都能用得起的东西,日本人怎么可能差那几个钱,不用只是因为不方便罢了。

是的,你没听错,这些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的智能化工具,会给日本人带来麻烦。毕竟,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,使用的都是之前的旧系统,如果从里到外彻底换新,花费有多高先不说,用起来也不习惯。

想必很多人都有过教家里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,最后耐心耗尽不得不买一台老年机回来的经历。日本官场和职场的高层领导,大多也是中老年人,年轻职员要说服他们使用新系统,难度不会比登天低。

所以,日本才会直接从老古董迈向人工智能,因为可以省略中间的手动操作。AI多方便啊,文能敲代码写论文,武能搬水泥扫大街,不知道怎么操作没关系,只要会张嘴说话就行,小孩老人也可以玩转人工智能。

当然,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,解放劳动力的同时,也会让人变得更加懒散迟钝。在“失去的三十年”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,本来就够麻木颓丧了,在愈演愈烈的少子化背景下,日本真的能承担起“数字化大跃进”的代价吗?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/阅读下一篇/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